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负债229%,“医械黑马”再次冲击港股IPO

日期:2025-11-18
浏览量:2176

11月11日,安序源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重新递交了上市申请,这距离其4月30日的首次递表刚好超过六个月。

在当前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IPO热潮中,安序源科技作为全球集成电路生物科技的领跑者,其再度闯关港交所的举动,引发了市场对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基因测序赛道的新一轮关注。

港股IPO热潮中的医疗器械赛道

11月的港股医疗板块可谓热闹非凡。

11月6日到11日,短短六天内,安序科技英矽智能、迈瑞医疗、真实生物、海纳医药科兴制药等六家企业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密集程度创下年内新高。

医疗器械企业在这一波递表潮中表现尤为抢眼。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的赴港上市无疑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而安序源科技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则代表了生物科技与半导体技术融合的前沿方向。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港股医疗健康企业IPO数量达到9家,募资金额达155.59亿港元,已经大幅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

这一波医疗IPO热潮的背后,是港交所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制度支持。

2018年推出18A章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资以来,港交所一直为安序源科技这类创新企业敞开大门。

安序源的“跨界”技术优势

安序源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电化学检测平台的生物技术公司。

公司创始人兼CEO田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跨界”科学家,拥有清华大学应用物理学士和工程物理硕士学位,以及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和应用物理博士学位。

田晖的职业生涯横跨硅谷科技公司与跨国药企,在生物科技和半导体融合方面拥有超过20年经验。

他的专利发明超过100项全球专利,这样的技术背景使得安序源从一开始就具备了独特的技术整合优势。

公司的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是中国极少数能够执行基于电化学、多靶标、快速、低成本及整合式生物分子检测的分子诊断产品。

该产品已于2025年4月取得江苏省药监局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除了微阵列芯片分析仪,安序源还在开发全球第一款EL-NGS(电化学长读长测序平台)基因测序仪AxiLona AXP-100。

这款产品融合了生物化学、集成电路、微流控、人工智能及生物信息学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具备长读长、高精度、低成本及快速测序等优势。

财务数据背后的行业现实

从财务数据来看,安序源科技仍处于典型的创新技术公司发展阶段——营收微薄且持续亏损。

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0、47.9万美元和53.2万美元。

图片来源:安序源科技

同期,公司录得亏损分别为2285.6万美元、2346.6万美元和515.5万美元,两年半累计亏损超5000万美元。

这种财务状况在研发密集型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并不罕见。

安序源的亏损主要来自于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2023年及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29.1万美元和1141.2万美元。

高研发投入是医疗器械企业,特别是基因测序仪器开发企业的普遍特征。

客户集中度极高是另一个显著特点。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安序源对前五大客户的总销售额占总收入的98.1%及100%。

今年上半年,公司仅有5名客户,且第一大客户就贡献了87%的收入。

巨头垄断下的生存之道

安序源科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极为严峻。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4年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及耗材行业94.9%的市场份额都被Illumina、赛默飞世尔等五大巨头瓜分,仅Illumina一家便独占71.8%

 图片来源:安序源科技招股书

在中国市场中,前五大企业按收入计合计占据95.8%的市场份额,其中最大单一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47%。

安序源科技2024年47.9万美元的收入,与行业巨头Illumina的43.72亿美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如此,安序源仍然选择了差异化竞争路线。

公司的EL-NGS细分领域仍处于商业化前阶段,所有在售仪器均标注为科学研究用途。这种策略让公司在巨头垄断的市场中找到了一丝生存空间。

资本市场的认可与挑战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安序源科技依然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包括种子轮融资在内的总计四轮融资,吸引了包括阿斯利康中金、云锋基金、五源资本、苏州先进产业基金、清华力合、Foothill Ventures等在内的中外机构。

2023年3月的B轮融资筹得7000万美元,投后估值达到3.475亿美元。

图片来源:安序源科技招股书

IPO前,田晖持股30.44%,为单一最大股东;机构股东中云锋基金、五源资本分别持股5.91%和4.69%。

此次公司再度递表港交所,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的进一步开发、商业化及生产;AxiLona AXP-1000及其他管线产品的开发;扩大及加强核心技术平台,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港股生物科技板的冷思考

安序源科技再度递表的时机,正值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呈现复杂态势。

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截至目前,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规模历史性突破5万亿港元,年内净流入达1.31万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超60%。

另一方面,市场风向正在转变。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资金策略已从科技“进攻”转向高股息“防守”,近一个月减持了医药生物等成长板块、加仓银行与石油石化等防御性行业。

百利天恒的案例更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这家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的药企,在原定挂牌日前夕突然公告延迟全球发售。

其过高的入场门槛和估值折让不足被认为是主要原因——港股定价较A股折让仅1.8%至12.2%,远低于“A+H”股通常20%至40%的折让幅度

在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正在缝隙中寻找生长空间。港交所18A章上市规则为这些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打开了融资通道,而像安序源这样掌握硬科技的企业,正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巨头的阴影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

随着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日益理性,只有那些真正拥有技术壁垒和商业化潜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