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城市医疗硬件环境成为了焦点。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专题报告》,引起广泛关注。据微信公号“中国科学报”3月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均现象,建议加快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全国均等化布局。
一、中国哪些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强?
该报告对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含港澳台)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仍有半数以上城市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在均值水平以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在卫生方面的投资不足。具体而言,从2019年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看,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太原、重庆、杭州、西安位居前十名。
在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指标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双鸭山、舟山、太原、克拉玛依、济南、海口、杭州、北京、乌鲁木齐和昆明,以地级市与地级省会城市居多,且其中三线和四线城市占主体。
在拥有医生数指标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杭州、天津、武汉、济南和石家庄,在人口规模方面均为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在行政等级方面,直辖市与东部省会城市领先优势明显,且均为一线、二线城市,表明其医疗人员资源总量较为充足。
在每万人床位数指标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长沙、太原、郑州、攀枝花、昆明、西宁、成都、鹤岗、乌鲁木齐和雅安,主要以中西部城市居多。
在医院床位数指标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成都、北京、郑州、广州、武汉、哈尔滨、长沙和杭州,主要以东部与中部城市为主,以省会城市与直辖市为主,人口规模方面均为超大与特大城市,且一线、二线城市较多,排名较为领先。
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什么有关?
从三甲医院的数量看,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存量与行政级别正相关。在三甲医院数指标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深圳、西安、杭州、太原和南昌,东部地区仍然居多,在人口规模方面超大城市占主体,行政等级方面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依然优势突出,且前十城市均是一线、二线城市。
报告表明,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城市层级与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正相关;不同区域、类型城市的医疗硬件环境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与人均水平、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医疗服务包容性差异较大;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与城市群发达程度不完全正相关。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在城市发展和医疗卫生硬件环境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协调性与同步性。同时,报告还结合了当前疫情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指出,武汉人口外迁存在明显的距离效应和层级效应,即距离近和城市层级高的是主要迁出地;迁出人口比例与确诊病例数呈正向关系,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医疗硬件环境建设要与城市规模扩张实现高水平协调。
结语
最后,针对上述发现与问题,报告提出加大医疗资源补短板力度,优化基层医疗资源在城市群周边与中小城市布局和优质资源均等化布局,推动中国健康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等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