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国产耗材三巨头营收排名不变:威高第一、乐普第二、微创第三。
虽然整体增长不如2018年超40%的高增长,但2019年相对来说,三家均保持在20%左右的高增长。
威高集团:营收104亿元,稳坐中国本土耗材第一。增长率达+18%,三家中偏低;销售成本占比偏高;营收目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乐普医疗:营收78亿元,受益于其多元化的心血管疾病全生态产业链平台模式,以及对于中国招标采购的高度重视,乐普医疗持续保持着高增速,在2019年以+23%的增长成为三家中的最高增长。净利率三家最高;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三家最低。
微创医疗:营收56亿元,同比+18.5%。三家中,毛利率最高,净利率最低;研发投入最高;国际市场影响力最好。
▲国产耗材三巨头2019财年数据
备注:上表中微创医疗数据按照实时汇率计算,1美元=7.032元。财报中,微创医疗总营收793.493百万美元,毛利564.425百万美元,净利润29.009百万美元,销售成本229.068百万美元,研发费用151.486百万美元。
整体营收
2019年,威高集团总营收103.6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三家中排名第一。同比+17.1%,相较于2018年+40%的高增长来说增长放缓。
毛利率由2018年的61.2%上涨至62.8%,主要是受并购带来的产品结构调整所影响;净利率由17%上涨至19%。
业务营收分析
威高集团业务划分为六大经营分部——医疗器械、骨科、介入(爱琅)、药品包装、血液管理、其他(融资租赁及保理业务)。其中,医疗器械包含临床护理、创伤管理、医学检验、麻醉及手术相关产品。
▲威高集团业务架构
▲威高业务营收数据(红框内为医疗器械部门细分业务数据)
▲威高各业务营收占比
2019年,
威高集团将渠道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视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集团战略由以往的多品种战略上升为提供各专业领域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面服务策略。
威高所有的细分业务均保持着超10%的增长。
医疗器械:营收54.14亿元,同比+12%,增长由所有细分业务进行推动。占总营收的53%,是威高最大的业务板块。
临床护理营收42.56亿元,占总营收41%,对威高的总营收起着绝对的影响作用;同比增长+9.4%,略高于2018年增长率,但仍在所有细分业务中属于增长率最低。
麻醉及手术产品增长最高(+41%);创伤管理(+23%)、医学检验(+27%)、其他耗材(+18%)均获得高增长。这四类细分业务的增长均低于2018年。
*临床护理业务包括输液、注射、穿刺等血管输液器械及非血管输液器械、临床特定用途的一次性使用各种套装。
介入(爱琅医疗):营收16.56亿元,占总营收16%,同比+15%。威高将利用资源扩大美国爱琅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骨科:营收15.56亿元,占总营收15%,同比+32%,增长驱动来源于进一步巩固在脊柱领域的市场地位、加大关节产品市场推广,以及渠道下沉、搭建物流平台等措施。
药品包装:营收12.81亿元,占总营收12%,同比+34%,一直以来保持着高增长。其中,预充式注射器进一步扩大在生物制药包装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形成广泛客户基础;冲管注射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9年,威高集团为了持续扩大产能,继续扩建了包括冲管注射器车间、预充注射器车间等生产设施。
血液管理:营收4.58亿元,占总营收4%,同比+14%。
区域分析
▲威高区域营收数据
中国市场:仍是威高的第一大市场,占比82%,同比+19%。占比与增长率与2018年持平。中国市场被划分为华东与华中、华北、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其中:
华东与华中地区营收占比最高(40%),同比+20%;其次为华北地区,占比18%。
西南地区占比7%,增长率最高(+31%)。
美国:占据了总营收的9%,同比+13%。威高第二大市场。
欧洲、中东及非洲:占比仅4%,同比+4%。
其他地区:占比5%,同比+23%。主要由亚洲地区+28%的增长所驱动。
研发分析
2019年,威高研发投入4.4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4.3%,较2018年(3.5%)有所提高。注重研发的策略为其盈利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中国国内,威高集团新获得专利97项,正在申请中的110项,新取得产品注册证78项,已经研发完成、尚在取证过程中的有15项。
海外市场,威高集团正在申请中的专利13项,已经研发完成、尚在取证过程中的产品注册证有34 项。
对于新冠病毒的流行,威高表示对于制造业产出及产能无实质影响,但中国的销售及分销由于假期延长有所放缓;国外业务受各国防控措施影响。
同时,威高正考虑可能分拆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高骨科)及其附属公司,并建议独立上市。
整体营收
乐普医疗的业务围绕心血管患者展开,提供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新型医疗业态(战略投资、风投基金等),在三家中业务最为多元化。
2019年,乐普营收78.0亿元,同比+22.64%。其高增长已经连续保持了7年(2013-2018年的营收增长分别为+28.28%,+28.03%,+23.11% ,+25.26%,+30.85%,+40.08%)。2019年整体增速略有放缓。
实现净利润:17.24亿元,同比+37.37%;
▲乐普医疗营收数据
业务营收分析
自2014年以来,乐普医疗通过一系列内生性及外延性发展,构建了以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新型医疗业态(策略性业务)四位一体的心血管疾病全生态产业链平台。
▲乐普医疗业务架构图
▲乐普医疗各业务数据
医疗器械:主要涵盖心血管器械、IVD设备及诊断试剂、外科器械、人工智能器械、家用智能医疗器械。
营收36.23亿元,占总营收46%,同比+24.6%。
自产器械产品:营收31.37亿元,占总营收40%,同比+26%。其中,支架系统最为核心,贡献23%的营收,同比+27%;
体外诊断产品(+24%)、外科器械(+39%,增长最高)、封堵器(+20%)、起搏器(+19%)、其他自产器械(+18%)均获得超18%的高增长。
器械产品代理配送:营收4.85亿元,占总营收6%。相比于2018年,止跌上涨(+17%)。这是由于乐普医疗策略性加大了自产产品的业务比重,压缩部分低毛利代理产品的配送。
乐普医疗在医疗器械创新领域收获颇丰:
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支架系统于2019年2月正式获得NMPA的批准注册;
紫杉醇药物球囊(冠脉)于2019年6月获得NMPA的注册申请受理,7月通过首次GMP审核,预计2020年取得注册批件;
切割球囊系统的上市前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于2020年1月获得NMPA注册申请的受理。
左心耳封堵器已于2019年5月进行注册申报,并且于2019年7月顺利通过GMP现场审核;
获得Vicor-CV Robin C/Robin F型DSA设备、Vicor-CVSwift型DSA设备注册证;
心电图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AI ECG Platform在2018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和欧盟CE认证后,于2020年2月获得国内NMPA的注册批准。
在国家医疗器械集中采购试点中:
支架领域:先后中标了江苏省2019年8月、山西省2020年1月支架集中采购标;
起搏器领域:自主研制的双腔起搏器已纳入京津冀区域联盟采购目录及以陕西为核心的省际联盟采购目录。
药品:涵盖抗血栓、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抗心衰等5大心血管药品及相关领域。
营收38.49亿元,占总营收49%,四大业务中占比最高,同比+21%。
制剂业务:占比41%,同比+20%。
两大品种硫酸氢氯吡格雷(原研药品为赛诺菲“波立维”)和阿托伐他汀钙(原研药品为辉瑞“立普妥”)在2019年集采中标。
同时,乐普医疗累计进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共计83项;
博鳌生物甘精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获得NMPA报产申请受理,乐普医疗于2019年7月底完成对博鳌生物55%股权的收购,对其实现控股。
原料药:占比8%,同比+26%。
乐普医疗的策略是通过发挥“制剂+原料药”一体化优势,借助“OTC药店+医疗机构+第三终端”的营销平台形成药品销售集成竞争优势,实现药品板块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医疗服务板块:主要通过多种心血管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模式,建立辐射客户终端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术后康复及慢病管理与再预防服务体系。营收占3.40%,同比+18%。
新型医疗业态:通过小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具有前瞻性、多元化的战略布局。 营收仅占0.76%,同比+12%。
2019年,乐普旗下新增博鳌生物(持股55%)、优加利(持股61%)、源动创新(持股100%)、乐普(深圳)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子公司)等公司。
▲通过收购控股的三家企业情报
区域分析
▲乐普医疗区域营收数据
中国市场:乐普第一大市场,占比93%,同比+22%。
国际市场:仅占7%的营收,同比+26%。
乐普医疗整合了所有子公司原外贸业务和部门,组建国际事业部,开始实施5年10倍外贸发展计划;加快创新产品在世界领域的临床研究和产品注册。
研发分析
2019年,乐普医疗研发投入5.44亿元,同比+45%。增长主要是用于加快医疗器械及人工智能的研发力度,持续推进原料药的研发以及其他研发项目的有序开展。
乐普医疗正在探索研究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并已规划境外研发中心,预计2020年实施。
未来发展
一直以来,乐普医疗强调其战略核心是为心血管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乐普医疗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2020年,乐普医疗
在创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拓上,实施创新、服务(消费)、国际化策略;
在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方面,着重实施融合、提效、稳发展计划。
2020年-2022年稳健增长,主要依靠原有器械业务及新研发的药物球囊系列、左心耳封堵器系列、起搏器系列、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脑刺激器)、经心尖二尖瓣修复系统、血管机系列、人工智能AI-ECG心电诊断设备及护设备、诊断试剂及设备、血糖监测设备等增长产生的稳定增长。
整体营收
2019年,微创医疗营收7.94亿美元(55.80亿元),同比+18.5%。
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35.5%)、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44.5%)、神经介入产品(+55.6%)三大细分业务仍是核心驱动力。
▲微创医疗营收数据
业务营收分析
微创医疗的业务架构处于不断的变动中:
2018年微创逐步退出了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业务;
2019年上半年,微创通过出售股权的方式,将上海微创电生理转为旗下非控股投资公司,业务架构再次重组;
2019年7月,上海微创心脉医疗于上交所科创板独立上市,微创医疗仍保留控制权(控股46.34%)。
2019年,微创集团完成了心脏瓣膜业务的股权重组,微创心通Cayman成为心脏瓣膜业务的控股公司;上海微创心通成为Cayman的全资附属公司。
总的来说,相较于2018年的业务架构,微创集团在2019年退出了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新增了心率管理业务(并购)、心脏瓣膜业务(重组),现共有八大主要业务分部。
▲微创医疗业务架构图(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微创医疗各业务数据
*附注1:心律管理业务由收购LivaNova旗下心律管理业务而来。
*附注2: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微创电生理业务。
2019年,
心血管介入:营收2.65亿美元,占比33%,同比+30.5%。
增长驱动来源于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Firehawk以及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FireBird2。
PioneerTM PTCA球囊扩张导管集采中标,将推动相关地区的临床使用。
骨科医疗器械:营收2.32亿美元,占比下滑至29%成为第二大业务,让位于心血管业务。表现不佳,同比-1.6%。
国际市场(除中国外)营收2.06亿美元,占骨科营收的89%,排除汇率影响后下滑4.7%,主要受全球价格下行及2018年失去美国主要经销商的延续影响;
中国市场营收0.27亿美元,排除汇率影响后上涨57.1%,得益于进口关节业务的高速增长;
新一代适用于部分金属离子过敏患者的EvolutionTM NitrXTM内轴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于美国和加拿大上市。
心率管理:2019年是微创完成收购LivaNova旗下心率管理业务后的首个完整财年。营收2.09亿美元,占比26%,同比+32.0%。
国际市场(除中国外)营收2.01亿美元,1.5T和3T磁共振兼容起搏器ENOTM系列在日本上市;中国市场营收0.08亿美元。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营收0.49亿美元,占比6%,同比+38.7%。主要得益于全产品线实现收益增长,尤其是全球首个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Castor的上市。
神经介入:占比3%,同比+49.9%,增长最高。主要由国内首个上市的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上市、以及头内支架系统APOLLO的快速增长推动。
外科医疗器械:营收占比1%,下滑高达20.8%。主要是由于部分产线暂时性停产所致,2019年5月已经恢复生产。
心脏瓣膜:营收0.03亿美元,由出售微创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采用牛心包瓣膜的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获得。
其他业务:营收0.03亿美元,同比-73.0%。主要是由于对于微创电生理终止控制权。
区域分析
▲微创医疗区域营收数据
中国市场:微创医疗第一大市场,占比46%,同比+28%,增长也最高。
国际市场:营收占比54%,同比+12%;
欧洲市场在国际市场中一枝独秀,贡献了30%的营收,同比+25%;
北美洲和亚洲(中国市场)出现下滑(-5%和-14%)。
研发分析
2019年,微创医疗虽然营收总额仍是三家最低,但其所投入的研发费用三家最高,至1.52亿美元,同比+44.5%。
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19%,远超威高(4%)和乐普(7%)。
未来发展
对于新冠病毒,微创集团表示将“持续评估新冠病毒的发展及其对本集团经营的影响,并尽最大努力降低影响”。
对于未来,微创集团计划继续通过“自主开发、合并以及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
2020年,市场上无疑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耗材企业的做大做强,不仅仅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龙头,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谁将率先突围,成长为国际医疗耗材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