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12个场景 聚焦养老 智慧养老

日期:2020-05-06

4月27日,由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梳理形成的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正式对外发布,分为安全防护类、照护服务类、健康服务类、情感关爱类共四类。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介绍,这些场景有的是长期困扰亟待解决的,有的则是新冠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些新需求。比如,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又如,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这些原本经常碰到的场景,在新冠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封闭管理中产生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蒋蕊表示,养老机构人员聚集,老年人自我防护能力弱,是传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尤其疫情期间,消毒工作成为常态,频次和范围加大,对隔离对象和疑似病人房间消杀更存在安全风险,非常需要无接触智能消毒机器人等设备。此外,养老机构各类人员进出频繁,不完全统计显示,大型养老机构如收住500人以上的机构,每日进出人员有可能达到上千人次。平时的出入管理就有较大难度,疫情期间的管理就更为困难。而目前的人脸识别等系统,还难以满足养老机构人员精确管理、快速进入的需要。

  蒋蕊表示,当前很多企业致力于发展智慧养老,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三重三轻”。一是“重技术、轻需求”,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流行或前沿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逐渐应用,但是还需要从使用者,也就是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满足老年人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和解决机构管理中的痛点,让技术运用和需求满足之间更好衔接;二是“重产品、轻服务”,穿戴式设备、远程报警设备、辅助器具等大量智能产品不断涌现,让人们耳目一新,但是产品所需要的持续有效的服务支持往往缺位,导致产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最后或只能“昙花一现”或被束之高阁;三是“重概念、轻场景”,随着物联网、区块链、富媒体等概念的引入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得到了丰富,但是概念需要转化成直观、系统的场景,让用户可体验、可运用,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下功夫。

  当天发布的12个应用场景需求中,主要有四类:一是安全防护类,共6个,包括老年人防跌倒场景、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机构智能查房场景、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等;二是照护服务类,共2个,包括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等;三是健康服务类,共2个,包括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机构无接触式智能消毒场景;四是情感关爱类,共2个,包括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

  蒋蕊说,今天只是发布了首批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今后还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新的场景需求,希望应用场景至少符合5个基本要求:一是紧贴用户需求,着眼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二是形成服务闭环,按“小切口、标准化、可组合”原则,全面考虑相关的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保障等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三是强化服务配套,在提供技术与产品时,同步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确保服务响应及时、服务资源可及、服务保障可持续;四是力求价廉物美,提供成本可控、质量可靠、持续有效、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五是注重人文关怀,尊重老年人行为习惯、情绪情感、人格尊严,以“赋能”为前提,增强老年人的自理、自主能力。

  “产品和服务要体现人性化、有温度,不宜简单替代老年人尚有的生活能力。”她强调。

  近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518.1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5.2%。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81.98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8%。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逐渐推广、日趋流行。比如,上海经信委以专项资金扶持为支点,撬动了企业聚集,相关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从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2500万元支持智慧养老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7亿。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场景1:老年人防跌倒场景


针对有轻度行动障碍或发生跌倒事故风险较大的老人,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助行机器人等各类跌倒防护产品,帮助老人居家或外出时独立行动,当老人发生跌倒事故时能够大幅降低身体伤害。产品应轻便易用,保护效果好,价格可承受。产品方或服务方应为老年人或家属提供相应的使用培训服务。


场景2: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

1)自主救援场景:提供一种老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服务精准、收费不高的老人紧急救助整体解决方案。重点解决老人不愿意安装或佩戴设备、设备使用过于复杂、设备功能单一、紧急呼叫后续服务不完善(例如如何对接120)等问题,随身佩戴的手环、手表类设备应具备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一键通”电话机等固定安装设备宜具备语音唤醒和呼救语音识别等功能。2)无感监测报警场景:主要针对老人无人看护时的监测报警需求,老人发生中风、跌倒、心梗等意外情况时,能及时监测、发出报警信息并通知到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救助。要求设备检测率高,误报率低,便于安装,能保护老人隐私,价格适中,并能解决供电、通信等问题。

场景3: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

急需提出一种方便易用、老人接受度高、成本低、定位准确、后台支持成本低的防走失解决方案。
1)居家场景:主要针对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解决老人出门后忘记回家或忘记家庭地址问题。主要解决定位设备充电和设置麻烦,老人不愿意佩戴等问题;
2)机构场景:主要针对中度和重度认知障碍老人,解决老人抗拒佩戴设备、故意损坏设备的问题。

场景4: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

应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老人每日开药、取药和服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可在老人家庭、养老机构或家门口服务点配备智能药箱,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供多个老人取药、用药,具备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的自动分药、用药提醒功能。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场所(如养老机构),缺少药物时能够报警并远程对接内设医疗机构或社区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开药、远程刷医保卡买药、对接医药企业送药上门。


场景5: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

 提供智能化多功能护理床解决方案,要求具备二便处理、辅助翻身、体位调整、生命体征监测及报警、预防褥疮等功能,购买价格适中,年综合成本较低(支持租赁服务)。


场景6: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

提供家庭照护床位的集成式智能化设备解决方案,要求设备具备卧床护理、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紧急呼叫、数据回传、远程指导等功能,可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指导老年人家属开展日常护理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理,体积小巧,安装简便,购买价格适中,年综合成本较低(支持租赁服务)


场景7:机构出入管控场景

提供大型养老机构人员进出管控的解决方案。综合采取人脸识别、红外监测、门禁管理等技术,可满足人员进出方便、审核快速、指定进入区域和路线、同步测量人员体温和监测随申码等要求,预约方便、不需办证,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成本较低,管理人员少。


场景8:机构智能查房场景

提出能保障老年人夜间看护安全、降低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弥补护理员夜间巡查人力不足的智能查房解决方案。通过应用智能床垫、人体雷达、生命体征探测等设备,实时搜集并传输分析各种状态数据,可供夜间值班人员大范围监控养老机构房间及入住老人状态。可实现老人跌倒、生病、人员冲突、违反安全规定等多场景监控,需重点解决状态采集准确性、老人居室隐私保护、智能报警等问题。


场景9: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场景

提供无接触智能消毒机器人解决方案,要求价格适中,简单易用,稳定可靠,能够自动按照符合标准的消毒程序,依照设定的路线和区域开展消毒工作。此外养老院、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也希望能由机器人承担自动送餐送药等工作。


场景10: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

利用智能自动群呼系统,自动向村居委内数百名以上老人自动拨打关爱电话,并具备交互功能,可听懂老人的简单需求,或根据老人述说自动转人工席位。要求系统总成本低,可将有关关爱通知信息自动转换为上海话,对老人上海话的语言识别率高,并能智能识别老人的需求。


场景11: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种场所和养老服务场景中,应用各类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便捷易用的养老信息资源服务和智能陪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例如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机构等社区养老场所,利用电视机、音频设备、触摸屏、机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视频、图像、音频等智能互动服务,让老年人便捷获取养老服务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务。

场景12: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

提供基于视频压缩技术的低成本智能视频监控方案,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养老机构内部多个摄像头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保存、分析(例如单个摄像头每年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综合费用控制在百元左右),市、区民政部门可实时查看,在疫情发生等特殊时段可具备人员是否佩戴口罩、人员进出监测、疑似病例接触人员分析等智能检测功能。同时,老年人家属可通过APP等方式查看老年人用餐、活动等生活状态。

民政部门鼓励经实践成熟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相应技术、产品,参与申报中国老年福祉产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大赛作品征集截止8月31日)。大赛获奖或入围的产品,可获得知识产权服务、优先进入产品目录、专区展示、媒体宣传、资本对接、商用转化等专项支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