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19年12月、2020年4月,润达医疗、达安基因、九强生物三大IVD上市企业先后宣布引入国企注资,成功转入国资阵营。
实际上,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股东股权质押问题后,很多民营上市公司寻求国资纾困资金解决危机,医药大健康行业作为中国战略性产业也受到国有资本青睐。
通过战略投资,
国资平台可提高国有资本配资和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而对于民营IVD企业来说,不仅是引入资金,还能同时在资源、渠道等方面实现共享与互补,拉动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链条网络,进而提升上市公司抵御风险和持续盈利能力。
润达医疗、达安基因、九强生物成功上车国资的同时,作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其2019年及2020Q1财务数据也颇具特色。
润达医疗:作为IVD综合服务商,2019年营收增长率最高(+18.24%)。目前正在由外延扩张转向内生发展,自主品牌呈快速增长趋势。不过目前其营收仍以商业为主,商业板块占比高达96%。
九强生物:2019年营收同比+8.61%,2020年Q1受到疫情强烈的不利影响,同比-34.57%。九强生物目前正通过外延并购来改善其产品线相对单一的问题。
达安基因:虽然2019年财务状况表现不佳,同比-25.73%;但在疫情期间,迅速推出新冠检测试剂盒,逆风翻盘,Q1营收暴涨+133%。
市值:56.50亿元
作为IVD综合服务商龙头,润达医疗于2015年5月上市。
主营业务为向各类医学实验室(医院检验科为主)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及专业技术支持的综合服务,同时以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医疗信息化系统开发、第三方实验室等产业链延伸业务为补充。
转为国资控股
2019年8月,润达医疗公司股东和杭州市下城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正式的《股份转让协议》及相关的《表决权委托协议》等协议。交易后杭州市下城国投将拥有27%润达医疗股东大会表决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股权转让金额为15.02亿元。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财政局持有杭州市下城国投100%股权。
润达医疗实际控制人由刘辉和朱文怡变更为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完成了从民企到国资控股企业的变身。
公告表示,国有战略投资人的加入有助于润达医疗巩固和开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在国家医改政策推进的过程中,有助于润达医疗与公有制医疗机构更好的开展合作,加强核心业务的深度与 广度。
2019年12月13日,下城国投总经理赵伟东成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下城国投副总经理颜纯华担任副董事长,润达医疗原实控人之一刘辉担任副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
整体营收
2015年上市以来,润达医疗业绩持续增长。业绩的持续增长中,通过并购“跑马圈地”扮演了重要角色。资料显示,从2015年9月18日算起至今,润达医疗的并购记录多达14笔。
▲润达医疗2015-2020Q1营收&归母净利润变动(亿元)
2019年,润达医疗同样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增长:
营收:70.52亿元,同比+18.24%;
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18.15%;
研发投入:0.59亿元,同比+34%。
2020年Q1,受疫情影响:
营收:12.99亿元,同比-15.16%;
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53.36%。
业务营收
润达医疗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工业、商业两大板块。
▲润达医疗各业务占比及细分
2019年,润达医疗业绩总体平稳。
工业:营收2.80亿元,占比4%,同比+29.42%,毛利率69.32%。渠道价值凸显,自主品牌产品(生化、糖化、质控、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快速增长。
商业:营收67.66亿元,占比96%,同比+17.88%,毛利率25.39%。其中,集约化及区域检验中心业务营收增长较快,达20.63亿(同比+21.24%),占比已达29.25%。
疫情中,润达医疗全面负责雷神山医院检验科建设、物资配送等。
总体而言:
润达医疗服务型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逐步由外延扩张转向内生发展;
引入国资控股股东,润达医疗作为IVD综合服务商龙头占据了更有优势的资本渠道,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拓展业务,同时借助渠道优势向上游生产化延伸扩张。
区域营收
润达医疗通过新设和并购投资的方式,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业务布局。
华东地区:润达医疗营收第一大区域,贡献了40.84亿元,占总营收的58%;
西南地区:占比最小,仅3%,但增长最高,同比+49.35%。
未来发展
在多年的经营中,润达医疗凭借其产品组合方案形成了其平台规模及成本优势,对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不断提升。
未来,润达医疗计划:
进一步顺应国家医改趋势,集中资源重点推进集约化业务及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加快公司业务的转型升级。
重视信息化领域的开发建设。
自主研发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等产品,抢占进口替代中的先发优势。
市值:89.77亿元
九强生物是一家以生化诊断试剂(“金斯尔”品牌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成长型企业,拥有与国际基本同步发展的系列产品。目前拥有生化检测系统、血凝检测系统、血型检测系统。
目前中国IVD行业的生产企业约有300-400家,但国内企业中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企业还较少,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在某一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例如九强生物在生化诊断领域。
转为国资控股
筹划资产重组、推动定增引入央企战投,近半年来,九强生物资本动作不断。
2020年4月7日,九强生物公告与国药集团及国药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药投资拟不超过12亿元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成为九强生物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九强生物表示,与国药投资合作在渠道、研发、战略等方面具有合作优势及其协同效应。
在此之前,九强生物的资本运作已经有了国药的影子:
2019年8月,创业板上市公司九强生物公告:公司拟联合国药投资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95.55%股权。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金额预计超过10亿元。
整体营收
▲2016-2020Q1九强生物营收数据
2019年,
九强生物营收:8.41亿元,同比+8.61%;
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10.30%。
研发投入:0.70亿元,同比+15.20%。期内共获得及申请了23项专利。
2020年Q1,受疫情影响:
九强生物营收:1.13亿元,同比-34.57%;
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78.85%。
在九强生物强势的生化领域,由于各大品牌逐步开始实施生化诊断系统封闭化战略,九强生物推出了自有品牌G92000和G9800两款分析系统。
业务营收
从产品构成来看, 诊断试剂业务仍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
体外诊断试剂:营收7.80亿元,占比93%,同比+14.31%;
体外诊断检测仪器:营收0.58亿元,占比7%,同比-34.76%。
九强生物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订货合同和以往的销售数据,结合库存情况,编制不同层次的生产计划。2019年,自产产品金额1.23亿元,同比+16.47%。
从销售模式来看,
经销为主:营收占比88%,同比+11.65%。
直销为辅:占比12%,同比-9.68%。
区域营收
▲九强生物的区域营收数据
国内市场:仍是九强生物的主战场,营收占比98%,同比+8%;
国外市场:增长速度快,同比+48.89%。
未来发展
九强生物将以新产品研制推广及建立高效的合作销售模式作为未来三年发展的突破点,产品结构以自主研发产品为主、代理为辅,高端产品为主、中低端为辅。
自2013年起,九强生物与雅培、罗氏、日立、迈瑞、威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建立起生化战略合作关系。
2019年度雅培(中国)向九强生物的采购进一步增加。
未来,九强生物计划努力巩固和提高公司在国内生化诊断试剂领域的龙头企业地位,积极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布局除生化领域以外的其他细分领域,“成为体外诊断全线产品线供应商”。
2019年,九强生物联合国药投资收购迈新生物就是朝着这一方向迈进。
九强生物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是生化临床体外诊断试剂以及血凝、血型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相对单一,用户主要是医院检验科;
迈新生物的产品是免疫组化产品,用户主要是医院的病理科。
行业政策风险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疗服务费用总体控制将成为常态,对参与者的成本优势、规模效应、技术领先性、以及对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将对九强生物形成挑战。
市值:185.9亿元
2019年12月31日,达安基因公告称,中大控股的股东中山大学筹划将中大控股10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金控)。广州金控集团唯一出资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国资委)。
2019年,
达安基因营收:10.98亿元,同比-25.73%;
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9.25%。
研发投入:0.94亿元,同比-4.02%。期内取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专利12项。
2020年Q1,与另外两家受疫情不利影响不同,达安基因在Q1营收暴涨:
达安基因营收:5.89亿元,同比+133.16%;
业绩暴涨是其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在1月28日即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并迅速投入临床使用。
目前,达安基因、万孚生物、丽珠集团等7家企业的试剂盒获得CFDA及CE双证,可供应至全球市场。
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559.37%。
区域营收
专注主业,聚焦于临床诊断技术和产品,做大做强PCR技术和产品领域;
继续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与引进发展、产业投资相结合的技术、产品、产业发展策略;
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与落实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激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