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耗材挂网采购方案被撤销,冠脉介入药物支架、冠脉介入球囊、骨科髋关节三类耗材集采或生变!
5月22日,浙江省医保局发布的《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计划将以上3类耗材进行集采,年采购量为2019全年交易量的80%,采购周期为2年。
6月4日,医趋势登陆浙江医保局官网时,发现该页面已经被撤销,具体原因为何?我们不予置评,等待官方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方案发布的一周后,市场反响剧烈,相关集采标的股价应声大跌,尤其是心血管耗材国内龙头乐普医疗损失惨重,市值蒸发近百亿。
此番撤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浙江“唯低价是取”的规则过于激进,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
另外有人认为,浙江撤销该方案后,很可能采取京津冀牵头的“3+6”模式重新开始,毕竟已经得到国家局充分认可的方案,更加稳妥。
无论如何,如今该方案被撤销,相关企业的集采压力可以暂时缓解了。
浙江集采模式的争议
从省级层面集采规则来说,对比浙江省与江苏省,二者的风格截然不同。
江苏省“入场劵”门槛颇高,只选择2014年以来上了省级集采牌桌的几家,挑选的是降幅最大,有业内人士称该规则有歧视小企业之嫌。
而浙江省的集采规则体现了理科生的严谨,提出了细致的量价挂钩公式:
简单来说,该方案还是那个通用法则:价低者,得高量。
以浙江省冠脉支架集采规则举例来说:
≤4家,全部入围竞标;
≥4家,专家评审剔除质量评分最差的那家,然后竞标,最低价获得全省40%市场份额;
没有入围的,未来集采以外市场份额<20%,小于浙江省集采价1.5倍。
总的来说,价格最低的首选产品独得年采购量的近一半,这一个宝贵名额必将激发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有人拍手叫好,称保证了采购量与中标价的绝对平衡性,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
但本方案最大的BUG也来自于此。
一旦小企业中标怎么办?
如果唯低价论,小厂商很可能有抓住这次机会,来一个绝地逆袭(比如4+7时以底价冲出重围,降价超80%的企业),为了得到40%的市场份额,不能排除有人极限降价的情况。
能不能稳定的供应?
就算能稳定供应,安全性和性能是否可比拟进口的产品?
医生习惯了大厂的产品,以前用的都没问题,现在突然说带量采购全部换成小厂的,医生敢不敢用?
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浙江会仿照“3+6”模式吗?
浙江省医保局的方案文件撤下之后,有人说会以3+6模式重新开始,我们不妨沿着这个思路继续猜想。
从位置来看,3+6(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属于华北地区,而浙江属于华东,两地向来改革气质不一,未来浙江是否会被纳入3+N的N当中,有待观察。
从产品来看,5月7日,国家医保局《上报2019年三类医用耗材采购情况的通知》文件流出,要求省级平台报送冠脉支架、冠脉球囊、人工晶体三类产品2019年采购价格和采购量。
▲信息来源:药智器械信息网
不难发现,其中冠脉支架、冠脉球囊两个产品跟浙江品种有所重合。
从时间来看,浙江发文时间是5月22日,彼时“两会”刚刚开始,如果说当时就已经确定耗材“国采”,相信浙江不会再重复“国采”品种。
所以,我们不妨猜测为:
国家局通知摸底三类耗材采购情况,摸好底的浙江秉承改革先锋的气质,率先针对其中两种开启省级带量采购。
而后,“两会”召开,5月28日,国家医保局开会定调耗材“国采”,浙江收到了国家局的通知,随之撤文,等待国家领导的全国统一集采。
以上情节纯属个人猜测,但不可否认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耗材“国采”,真的为时不远了。
带量采对耗材企业的真实影响
在相关区域的售前服务(如渠道建设与客户维护)、售后服务(如术后账务核对及催收)的相关费用预计将显著减少或不再支出;
物流及跟台服务(如物流辅助、术中及术后技术服务)的相关费用仍将持续发生,但鉴于此类服务的市场替代性较强,可以通过竞争性谈判或自建团队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该项费用支出。
耗材带量采,该如何走下去?
耗材带量采究竟该怎样走下去?或许我们该听听市场一线的声音,在“两会”上,常兆华提出的建议为:
第一,暂停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认真评估现有试点的成果、问题和各种措施的利弊。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从促进和发展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战略性高度出发,以顶层设计为主,重新规划“试点”工作的路径和方式方法。
第二,建立和完善高值耗材产品质量一致性评价体系,为带量采购打下科学基础。综合考量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资质等指标,对于可提供上述认证证据的企业或产品,予以相应规则或评估积分的支持,以区分不同质量层次,从而确保遴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数量和质量双带的带量采购。
第三,对已开展带量采购的品种,不再进行重复性跨区域、跨联盟带量采购。可在对试点地区的结果进行评估基础上,逐渐形成高值耗材品种全国联动机制,包括后续医保支付标准等配套措施的跟进,引导临床主动寻找和使用最优性价比产品,避免重复带量采购带来的“价格车轮战”恶性竞争。
第四,直面医保政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审慎并有序推进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支持创新型国产高端医疗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