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月8日开始报价
5类耗材接续采购
7月4日,江苏医保局发布《江苏省第七、八轮医用耗材接续采购公告(三)》(完整见文末)。
本轮接续采购品种包括腔镜吻合器、神经专用弹簧圈、超声刀头、真空采血管以及骨科创伤类耗材,其采购文件已于今年5月发布,此次正式披露的各类耗材品种的意向采购量,具体如下:
据赛柏蓝器械统计,腔镜吻合器意向采购量总和约50万(支/个/套等,后同)、神经专用弹簧圈37238、超声刀头约22万、真空采血管近2亿、骨科创伤类约37万,规模极为可观。
按照公告披露的工作进度,本轮集采正式报价时间为2025年7月8日。依托如此庞大的采购量需求,相关企业即将迎来新的价格厮杀。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完成了10轮耗材带量采购。其中,骨科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普通接骨板系统此前的平均降幅分别为74%和73.58%,髓内钉系统平均降幅69.22%。
值得注意的是,从公告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此次接续采购在降价方面呈现出较为温和的态势。
例如,在中选规则方面,接骨板、髓内钉两类耗材未明确最低价联动的报价要求,原中选企业不高于同一系统本企业江苏省原中选价格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
而非中选企业的报价,只要不高于同一系统江苏省原中选加权平均价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
此外,江苏医保局6月20日发布《江苏省第七、八轮医用耗材接续采购公告(二)》,提到部分品种原中选最高价和原中选加权平均价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将按上轮中选价格重新核算调整,具体如下:
对比可见,相关品种经调整后的原最高中选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在严谨背后充分体现出官方对企业利润的重视。
02
后集采时代
骨科已走出寒冬
耗材集采已推行多年,多数品类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价格洗礼。从集采频率、规模以及降价幅度来看,骨科显然是受影响较大的品类之一,国内相关企业的营收、净利均受到直接冲击。
伴随新的价格接连落地,以及渠道库存加速消化,由集采带来的规模效应逐渐抵消降价影响,国产骨科开始渡过挣扎阶段走向新生。
以国内头部企业为例,威高骨科在2024年交出营收14.52亿元(同比增长12.14%),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97.49%)的亮眼成绩单。其在2025Q1营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取得净利润5178.9万元,同比增长48.37%。
大博医疗更是在2024创造了“小奇迹”,在营收21.36亿元同比增长39.29%)的情况下,取得3.57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5.16%。并在2025年Q1稳住积极态势,营收、净利继续双增。
三友医疗也在今年扭亏为盈,第一季度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34.72%;归母净利润1282万元,而去年同期却是亏损209万元。
诚然,上述“喜报”多数基于同前些年业绩低点对比而来,但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现阶段骨科类耗材的价格已经基本稳定,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接续采购价格回升的情况。单从集采因素出发,国内骨科业绩复苏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可持续性的行业回温。
不仅如此,在经历过业绩滑铁卢后,骨科企业也深刻明白“鸡蛋不能放到同一篮子”的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