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非植入式脑机接口+苹果Vision Pro

日期:2025-10-05
浏览量:2067

2025年10月1日,总部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 Cognixion 宣布,正式启动一项临床研究,探索其 基于脑电图(EEG)的非植入式脑机接口(BCI) 与 Apple Vision Pro 的结合应用。这一研究旨在评估如何利用 Cognixion 的 Nucleus 生物感知中枢 和先进 EEG 电极系统,结合 Vision Pro 的眼动追踪和凝视控制等辅助功能,为患者提供全新的自然交互方式——无需手术,即可通过脑电信号、眼动与头部姿态来实现交流与操作。


Cognixion launches study pairing BCI with Apple Vision Pro

产品与技术特点

Cognixion 拥有自主研发的 BCI 平台 Axon-R,是一款可穿戴、非侵入式神经接口设备,具备先进的 EEG 测量与反馈能力,能够通过视觉刺激、神经反馈实现脑活动的精确捕捉与解码。此次研究中,Cognixion 将把该平台与 Apple Vision Pro 的空间计算和辅助功能相结合:

  • 脑电信号 + 眼动追踪:结合 EEG 信号与眼动、凝视时间,实现多模态交互;

  • 无创可穿戴:不同于植入式 BCI,无需外科手术即可使用;

  • AI 驱动解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脑信号与操作命令的解码效率;

  • 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交流沟通、设备控制、教育娱乐与辅助现实应用。

与目前市场上多为植入式的脑机接口(如 Synchron、Neuralink)不同,Cognixion 的重点是 “无手术、可穿戴、可日常化”,更容易在临床和家庭场景推广。


临床研究设计

该项临床研究已启动招募,将持续至2026年4月,主要目标是:

  • 验证自然交流能力:通过脑电信号与眼动控制,是否能支持患者与家人、护理人员进行流畅、自然的交流;

  • 扩大功能应用:评估技术在移动设备控制、娱乐、教育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 探索适应症:重点关注 ALS(渐冻症)、脊髓损伤(SCI)、中风后言语障碍、创伤性脑损伤(TBI) 等人群。

公司计划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后,于2026年开展关键性临床试验,并申请 FDA 批准。


公司与合作背景

Cognixion 成立于加州圣巴巴拉,是一家专注于神经接口与辅助技术的初创企业,致力于让脑机接口走出实验室,成为可穿戴式的日常设备。

  • 产品线:包括 EEG BCI 平台 Axon-R 及相关生物感知和神经反馈工具;

  • 合作方向:通过与 Apple Vision Pro 的结合,利用后者的空间计算和辅助功能,推动 BCI 技术进入实际应用场景;

  • 定位差异:强调“非侵入式 + 可穿戴”,区别于同期主要走植入路径的公司(如 Synchron 与 Neuralink)。


思宇MedTech观察

脑机接口(BCI)技术正在快速走向临床与消费市场融合:

  1. 非侵入式 BCI 的机会:在植入式 BCI 仍处于科研与早期临床阶段时,Cognixion 通过“可穿戴 EEG + 主流 XR 平台”的组合,提供了更低门槛的解决方案。

  2. 多模态融合趋势:将脑电信号与眼动追踪、头部姿态等多通道信号结合,提高交互准确性与自然度,是未来 BCI 的重要发展方向。

  3. 应用场景拓展:从传统的“实验室与康复室”走向“家庭与工作”,BCI 有望成为 ALS、SCI 等患者群体的新一代辅助沟通工具。

  4. 竞争格局对比:与植入式 BCI 厂商(Neuralink、Synchron)相比,Cognixion 的策略是走一条“更快商业化、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道路,未来能否获得临床与市场双重验证值得关注。

Cognixion 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 Apple Vision Pro 结合,代表了 BCI 技术与主流消费电子生态融合的新趋势。如果研究结果积极,不仅有望改善 ALS、SCI 等患者的交流方式,也可能为更大范围的辅助现实应用打开通路。







文章来源:思宇MedTech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