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罗氏,将扩大在华布局

日期:2025-10-11
浏览量:2057

近日,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与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进行了会谈。两场会谈勾勒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开放创新的清晰脉络,更折射出罗氏在全球行业变局中锚定中国市场的战略定力。


期间,施万表示,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优势突出,罗氏集团将扩大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


事实上,近年来罗氏一直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目前罗氏的产品覆盖了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众多医疗终端,为中国的医疗诊断市场提供了大量先进、可靠的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


01

政策锚点与医疗器械合作蓝图


当前全球医疗行业正经历深刻重构。在专利悬崖、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跨国企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态势,创新突围与战略聚焦成为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而政策层面的持续开放则让这份价值更加坚实。

雷海潮在会谈中释放的政策信号极具行业指引性。他强调的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拓展‘在中国、为世界’格局”,与罗氏等跨国药企的发展诉求高度契合。

尹力则从产业生态视角给出注解:北京已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健康指标体系,在智能诊断、手术机器人等 “人工智能 + 医疗” 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罗氏的技术优势形成天然互补。


尹力称,罗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和诊断企业,北京愿与罗氏集团共同把握机遇,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希望罗氏集团加强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深化与医院、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产学研合作,在肿瘤、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推出更多创新药品和先进疗法,强化与北京科技企业跨界合作,在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开发、智能检测诊断、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方面形成更多示范应用,共同推进数字医疗发展。北京将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便利,为广大在京企业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对此,施万表示,中国医药健康市场规模巨大,罗氏集团愿持续扎根中国,实现更大发展。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优势突出,罗氏集团将扩大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与北京科研、医疗机构等深化联合创新,共促数字医疗发展,引入更多高质量药物及诊断产品,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02

罗氏诊断持续加码在华布局


分析认为,罗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和体外诊断领导者。此次施万的会谈信心,源于罗氏集团近三十年在华构建的产业生态。其中,罗氏诊断的核心业务涵盖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具体来看,其诊断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科研、制药等多个领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罗氏诊断的诊断试剂种类丰富,包括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分子诊断试剂等,能够满足不同疾病诊断的需求;仪器设备方面,罗氏诊断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分子诊断仪等,具备高效、准确、便捷等特点,深受用户青睐。


图片

罗氏诊断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7年。彼时,罗氏是第一家在上海独资建立药物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同年,罗氏在上海总部园区的生产车间建成投产,成为罗氏在中国市场布局的第一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这一举措为罗氏诊断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罗氏诊断在苏州建立亚太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了在华生产规模。2018年,罗氏诊断启动亚太研发中心,加强了在华研发能力。2020年,投资建设系统试剂制造基地,提升了诊断试剂的生产能力。这些布局举措,使罗氏诊断在中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罗氏诊断持续加码在华投资。2024年,罗氏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苏州基地新投资项目协议,将投资30亿元人民币扩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现有工厂。2025年5月8日,罗氏宣布投资20.4亿元在上海打造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该基地预计2029年正式落成,2031年正式投产,主要用于生产眼底病患者治疗药物的本地化产品。

经过多年的精心布局,如今罗氏诊断在中国已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其产品覆盖了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众多医疗终端,为中国的医疗诊断市场提供了大量先进、可靠的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


03

罗氏预计中国政策影响
将在今年底缓解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IVD集采政策影响逐渐显现,外资巨头罗氏诊断也未能置身事外。


2025年上半年,罗氏总营收309.4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7%;其中诊断业务收入69.59亿瑞士法郎,与去年同期持平。受中国集采的影响,亚太地区销售额下降18%,其中中国市场下降了26%,重主要原因是心标和肿瘤检测等产品的销售额下降。


不过,管理层预计中国政策影响将于年底缓解,同时随着Elecsys pTau181(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cobas i601质谱平台等产品推出,有望带动分子诊断与核心实验室业务逐步回暖。



据悉,罗氏诊断业绩的下滑与国内集采政策密切相关。2024年,安徽省医保局牵头开展史上最大规模体外诊断试剂省际采购联盟,覆盖28省市、1.18万家医疗机构,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达52.62%。


同年12月,全国体外诊断制剂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结果揭晓,罗氏诊断虽产品均以A组身份中选,且在肿瘤标志物和甲功试剂医院报量中位居前列,但两大类产品平均降价50%以上,导致其中国区销售额同比下降23%,拖累“核心实验室业务”一季度整体业绩。


受此影响,今年年初,罗氏诊断中国区裁员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尽管官方未回应,但公司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不过,罗氏诊断在分子诊断、床旁检测等多项业务方面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罗氏诊断仪器投放总体增幅明显,全球范围内核心实验室、分子Cobas系统、病理学实验室仪器、数字病理学玻片扫描仪、床旁Cobas Liat仪器装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在中国,新增装机量正常,既占据一二线城市医疗机构,又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保证了市场使用量。


——


值得关注的是,从高层会谈传递的政策信号来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开放底色不会改变,“创新驱动” 与 “普惠可及” 的双重目标将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罗氏在中国市场的医疗器械布局,通过研发、生产、合作的全链条升级,已构建起应对行业波动的护城河,但其面临的技术迭代、政策调控与本土竞争等挑战,也折射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发展的共性困境。

对于罗氏而言,破局的关键在于实现 “全球技术优势” 与 “本土临床适配” 的深度融合。那么,接下来罗氏将如何持续加大在北京等地的布局?并在政策引导下实现创新行业生态与企业商业价值的统一?我们将持续跟踪报道!






文章来源:器械之家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