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版图中,麻醉类设备及耗材是一个既传统又充满变革的赛道。
一方面,它关系到手术安全与生命体征管理,是麻醉科、急诊科、ICU 等高风险场景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支撑;另一方面,随着集采政策常态化、临床安全标准提升和国产替代浪潮推进,这一领域的竞争正在从“单品供应”走向“系统解决方案”的时代。
从单品竞争,到临床系统竞争
过去十年,麻醉耗材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手术量提升与医院等级扩容。但从2019 年起,集中带量采购、产品认证趋严和院感控制要求的叠加,使得行业进入了 “结构性升级期”。
传统的“一次性耗材”正在被重新定义。医生不再只看单个产品的性能参数,而更关注在整个麻醉流程中的适配性、安全性与数据闭环。这也意味着,企业只有在产品体系、研发能力和质量一致性上形成系统竞争力,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麻醉已不再是单一的“给药镇痛” 环节,而是需要麻醉医生将麻醉设备、耗材与药品三者精准协同,形成一套高效、安全、适配的临床解决方案。这一环节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不仅影响着手术效率,更在紧急情况下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安危。例如当麻醉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医生需在短时间内快速调整设备参数、更换耗材,此时 “设备 - 耗材” 的高度适配性,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可以说,手术麻醉“最后一公里” 的安全保障,正从 “单一产品质量” 向 “系统协同能力” 转变,而同源配套全场景应用的可视化、智能化的“设备 + 耗材” 组合方案,已成为临床需求的必然趋势。
以产品体系,构建“麻醉生态链”
在当前国内麻醉市场中,布局这一领域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注于单一品类的企业,如仅生产麻醉耗材或仅研发麻醉设备,这类企业虽在细分领域具备一定优势,但难以满足临床对“系统协同” 的需求;另一类则是逐步向 “设备 + 耗材” 全链条布局的企业,通过整合研发、生产能力,为医院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近日,专注于麻醉领域的“小巨人”企业——海圣医疗正全力冲击北交所上市,该企业正是勇于探索一体化方案的行业先行者。
成立于2000 年的海圣医疗,总部位于浙江绍兴,是国内较早专注麻醉类医用耗材研发与制造的企业之一。经过二十余年深耕,海圣已形成覆盖包括监护类、麻醉类和手术护理类三大类麻醉相关医疗器械——包括生命信息监测系列产品、气道与呼吸管理系列产品、动静脉通路系列产品、椎管及神经阻滞系列产品、镇痛系列产品、电外科系列产品、氧疗系列产品及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剂系列产品等在内,共八个系列的麻醉和监护医用耗材产品矩阵。
此外,海圣医疗还颇具前瞻性地积极探索可视化、智能化的“设备+耗材” 全套整体解决方案,坚持“预研一代、注册一代、生产销售一代”的梯度化发展模式,在做大做专麻醉、重症监护医用耗材的基础上,开发监护类、气道可视类、生命支持类等麻醉、监护专用医疗设备,实现设备及耗材一体化方案。
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的创新,更在于对临床科室服务能力的系统性提升,这种赋能效应正从多个维度改变着麻醉科的诊疗实践,也让海圣医疗在同质化竞争中构建起差异化壁垒,进一步夯实了品牌在麻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看麻醉市场,国产替代下一征程
过去国产麻醉设备及耗材长期以价格竞争为主,但近年来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都在推动技术创新。我们清晰地看到,当前的麻醉医疗器械赛道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价格博弈,而是系统化能力的比拼。纵观来看,海圣医疗的经验说明国产耗材的突破路径,不在于模仿国外巨头的技术,而在于“理解临床、扎根制造、坚持研发、稳健合规”的长期主义。
据招股书显示,海圣医疗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上升:2021 年为 4.68%、2022 年为5.06%、2023 年达5.86%。在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的同时,公司保持稳健现金流和较高ROE,这在中小医械企业中并不多见。
截至2025年6月末,海圣医疗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63项(发明专利13项),承担国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十余项,同时参与制定6项行业标准、掌握14项核心技术,夯实创新基础。共拥有 53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备案证,其中三类产品11项,二类产品 40项,一类2项。这些耗材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已进入全国3000 余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超过 600 家,成为众多麻醉科室的 “常规选择”。
在国产替代浪潮下,国内医院对本土企业的信任度不断提升,海圣医疗作为深耕麻醉领域多年的本土企业,其“设备 + 耗材” 的组合方案不仅能满足医院对 “高性价比” 的需求,更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贴近实际临床需求,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麻醉设备领域的垄断,为国产麻醉领域的发展增添生动注脚。
海圣医疗凭借其在麻醉耗材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在麻醉设备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已初步构建起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力。相信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临床合作下,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将为医院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麻醉解决方案,成为守护手术麻醉“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国产麻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当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以系统解决方案为导向时,中国麻醉器械产业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