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类耗材集采开始申报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医保局发布《昆明市第三批医用耗材(全省联盟)带量联动采购企业信息申报通告》。
昆明市拟开展第三批医用耗材(全省联盟)带量联动采购,并于9月3日9:00—2025年9月10日17:00进行产品申报。
此次集采品种包括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部分止血类医用耗材、一次性活检针,具体如下:
本次集采采取带量价格联动,将带量联动全国各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中选价,并由医疗机构在中选医用耗材中选择生产企业,实行带量采购。
集采周期为2年,采购周期内,中选企业如省级或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比本次带量联动采购中选价格低的,也要实行价格联动。
文件同时明确:医疗机构不再进行二次议价,并尊重临床实际选择,不搞“一刀切”。
此次集采的三类耗材均已在全国较多地区实现降价。
其中,止血材料是去年以来的一个价格治理重点领域。
2023年,内蒙古曾牵头开展止血材料15省联盟集采,涵盖临床常用的主流产品,平均降幅72%,最大降幅97.6%。集采前每立方厘米胶原海绵售价在570元左右,集采后降到13元左右,降价幅度在97%左右;医用胶也从集采前每毫升1800元左右,集采后降到145元,降幅在92%。
2024年,京津冀“3+N”联盟集采的28种耗材中也包括止血材料,河北、三明联盟、安徽、广西、贵州、江西、辽宁、青海、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部分或全部参加了集采。
今年6月,广东启动了止血材料类耗材挂网价格专项治理。
去年,国家医保局曾明确提出,“各省份要抓紧‘补缺’,对止血材料、补片、体外诊断试剂等已有多个省份开展的品种,通过带量价格联动等方式纳入集采范围。”
预计接下来止血材料尚未降价的地区,也将有新的动作。
02
2025耗材集采,两大新趋势
纵向来看,当前耗材集采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集采反内卷,价格竞争的核心位置正在让渡给综合实力的竞争。
7月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按照“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持续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第十一批国采中,国家医保局也曾直接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
在集采实践中,反内卷的新特征已经显现。
以往在超声刀等一些耗材的集采进程中,产品价格呈现不断走低的趋势。现下,一些已经开展过联盟集采的品类,以带量联动的方式扩大降价范围。而较晚集采的地区,不再进一步压价。
近期开展的贵州云胶片集采中,采取了打分制评估,综合评估企业的技术能力、综合实力及报价情况,中选企业报价是三组候选人中最高的,也成为集采不再唯低价论的重要例证。
二是集采应用场景的变化。集采正在由传统的实体耗材扩展到更多领域。
上述云胶片集采,就是全国首个数字化医用耗材省级带量采购项目,涉及云胶片收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治理、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云网络、调阅共享应用、标准规范制定等内容。
体外诊断领域,出现了从试剂集采到服务集采的模式变化。
今年8月,江苏省对该省第十一轮耗材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此次集采的采购内容为采取荧光定量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方法、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开展的各类临床样本的肿瘤基因检测服务。
体外诊断领域的这一变化此前已有端倪。
去年10月,江苏开展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据披露,全省医疗机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收费降至每人份600元左右,与集采前比,降幅约50%。浙江今年也要推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集采。
集采的模式创新符合不同医疗领域的特殊需求,集采“无禁区”仍在被反复验证。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