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决策上,企业对业务的重视度,都藏在真金白银的投入里。
美敦力以“五年内向英国投入数千万美元投资” 锚定 AI 与机器人手术,在伦敦撑起其全球最大数字中心;迈瑞以“全链条资源倾斜” 推进 AI 落地,仅 2025 年上半年 “三瑞生态” 就新增超 500 个项目。
当前,国内政策对医疗器械与 AI 融合正处于密集支持期 —— 从《“十四五”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攻关智能装备,到国家药监局简化 AI 医疗审批流程,政策红利为技术落地铺路。
而两大龙头的投入,正是结合了市场需求与政策红利的顺势而为。
迈瑞医疗
全链条投入,破解落地难题
迈瑞的 AI 投入核心是 “不做单点技术,只做全场景解决方案”,通过资源倾斜破解传统医疗三大痛点:数据孤岛、诊疗碎片、管理粗放,最终实现 “从卖硬件到卖解决方案” 的价值跃迁。
这一布局恰好契合国内政策导向,获得了落地加速的有利环境。
“三瑞生态”:投入见成效的全科室渗透
作为 AI 落地的核心载体,“瑞智、瑞检、瑞影” 三大系统的渗透数据直接体现投入成效(截至 2025 年 6 月):
瑞检生态:累计装机近 800 家医院(80% 为三甲),上半年新增 210 家 ——AI 让检验流程从 “人工审核” 转向 “自动分析 + AI 复核”;
瑞智生态:国内覆盖千余家医院,上半年新增 108 个项目(含 38 家三甲),国际 “瑞智联 M-Connect” 签单 107 个(累计超 760 个)——AI 实现重症设备远程监控、跨院协同诊疗;
瑞影生态:全国 31 省装机超 1.77 万套,上半年新增 2100 套,汇聚 5.4 万专业用户 ——AI 推动影像数据跨院共享,基层医院也能获得精准诊断支持。
启元大模型:研发投入下的 “临床级 AI”
迈瑞在 AI 算法上的投入聚焦 “让 AI 懂临床”,而国家药监局 2025 年出台的 “简化核心算法不变而算法性能优化的 AI 医疗器械变更注册” 政策,为技术迭代扫清障碍。
2024 年底推出的全球首个临床落地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具备病情问答、建议生成、病历撰写、知识查询四大功能—— 在 ICU 场景中,能快速整合患者多维度数据,辅助医护人员在高压下精准判断病情,降低漏诊风险。
目前,大模型已延伸至麻醉、影像等科室:瑞智重症决策辅助系统&启元重症大模型实现装机医院 8 家,瑞智麻醉决策辅助系统&启元麻醉大模型实现装机医院 2家。
与迈瑞的实战应用相比,国内部分企业的AI可能还是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
细分突破:AI 超声解决 “经验依赖” 痛点
近日,迈瑞医疗官宣迈瑞乳腺超声辅助评估软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正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针对超声诊断“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病灶难识别” 的问题,迈瑞投入资源开发乳腺超声 AI 辅助软件:以《乳腺疾病超声检查共识》为基准,用真实临床图像 + 专家组诊断结果训练模型,即便复杂病变也能精准分类 —— 这一软件让年轻医生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缩短经验积累周期。
美敦力
千万美元投资落地
锚定手术数字化
投资具象化:伦敦数字中心成全球支点
美敦力的千万美元英国投资并非抽象规划,而是落地为伦敦办事处的“硬扩张”:办公面积翻倍至 25,000 平方英尺,团队扩充至 200 人以上,且100% 聚焦 AI 与机器人手术—— 这一布局让伦敦中心成为其全球最大数字中心,也是对接伦敦 “硅环岛” 科技资源的核心接口。
“投资不是短期试水,而是为了撬动全球手术数字化。” 美敦力相关负责人的表态点出核心逻辑:借伦敦科技集群优势,将该中心打造成技术研发、测试、落地的 “中转站”,为全球市场输出 AI 手术解决方案。
投入转化:从技术收购到 “硬软协同” 突破
千万美元投资的价值更体现在“技术从 0 到 1 再到闭环” 的转化上:
2020 年 “种子期”:收购伦敦 Digital Surgery,获得其 Touch Surgery 平台 —— 全球首个手术视频分析 AI 系统,为后续研发打下基础;
2024 年 “成长期”:升级平台,新增 14 种 AI 算法与手术直播功能,让 AI 从 “后台分析” 转向 “术中实时支持”,解决腹腔镜手术临床痛点;
2025 年 “爆发期”:实现与 Hugo 手术机器人的 “硬件 + 软件” 协同,形成 “手术规划 - 模拟培训 - 术中决策” 全流程方案,技术壁垒显著提升。
目前,Hugo 系统已落地欧洲(2021 年 CE 认证)、推进美国(2025 年 FDA 申请),还在疝气修补术研究中取得突破 —— 这些成果正依托中国 “优化进口创新医疗器械审评” 的政策窗口,加速对接国内市场。
全球竞速
AI 医疗赛道的 “投入比拼”
迈瑞与美敦力的投入是全球行业的缩影,国际巨头与国产阵营各有侧重,而国内政策正为国产企业突围注入动力。
国际巨头:拼技术迭代与场景深耕
强生:2025 年 7 月推出骨科 AI 系统 VIRTUGUIDE™,投入资源专攻拇外翻矫正 “个性化方案”,AI 规划精度达 0.1mm;
直觉外科:达芬奇 5 投入研发升级 “软件驱动”,算力较前代提升 1 万倍,2025 年二季度部署量同比激增 157%,巩固腔镜机器人优势;
西门子医疗:聚焦影像 AI,AI-RAD Companion 算法可自动识别多类病灶,致力于减少影像医生的重复劳动。
国产阵营:拼本土化与性价比突围
在《“十四五”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 的政策指引下,2025 年上半年,微创医疗、瑞龙外科等 5 家企业密集获批手术机器人,形成 “围攻达芬奇” 格局;
叠加地方政策补贴,国产设备相较于进口设备而言,主打超高性价比—— 迈瑞 “三瑞生态” 更是国产代表,以 “适配国内医院流程” 的优势加速替代进口。
投入的终极目标:医疗普惠
无论是迈瑞的全链条投入,还是美敦力的千万美元布局,本质都是“用 AI 解决医疗痛点”。
而政策的精准托举,让这些投入能够更快转化为临床价值:当迈瑞的 AI 方案走进县域医院,美敦力的智能手术系统提升精准度,全球医患才是最终受益者。
当前,两大龙头的竞速,正推动医疗从“传统模式” 向 “智能普惠” 加速转型。
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注册、上市、融资、落户等关键阶段需专业支持。医疗器械创新网深耕行业,可提供合规梳理、投融资对接、落户规划等解决方案。有需求可扫描文章头部贴片上的二维码加微信,携手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