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疗器械产业迎来重磅政策利好。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8 月 27 日,商务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该方案,为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按下 “加速键”。
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之一,苏州片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正成为政策红利的重要承接者,而在这一政策东风下,苏州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也迎来发展新机遇—— 苏州普思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普思影医疗”)近日成功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为苏州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试验田”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自 2019 年挂牌以来,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其中,苏州片区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产业基础最雄厚的片区,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积累,已形成从研发、孵化、生产到流通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尤其在医疗器械领域,集聚了一批覆盖影像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等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构建起 “创新载体 + 龙头企业 + 配套集群” 的产业生态。
此次《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的落地,更是为苏州片区量身定制了发展“红利包”。方案明确提出要 “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支持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开放环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研发补贴、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等政策支持,更在审评审批、跨境贸易、资金流动等方面打破制度壁垒,为苏州医疗器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市场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融资落地:苏州械企抢占技术“新高地”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普思影医疗的近亿元 A 轮融资格外引人关注。据悉,本轮融资由常春藤资本领投,老股东东软资本持续追加注资,小明投资跟投,募集资金将重点用于低氦虹吸导冷技术 PhaseXCool® 在超导磁体装置上的产业化落地,覆盖医疗磁共振(MRI)设备、工业磁拉单晶超导磁体系统、精密科学仪器三大核心领域。
普思影部分核心产品图|图源:普思影
作为苏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医疗器械企业,普思影医疗自成立之初便锚定“高端医疗装备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的目标,在超导磁体领域深耕多年。
其核心技术团队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创始人倪志鹏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飞利浦医疗、东软医疗等机构,主导过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低液氦低温超导磁体研发” 项目,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经验。
正是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明确的发展方向,普思影医疗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此次融资也成为苏州医疗器械产业“技术驱动 + 资本赋能” 的典型案例。
企业深耕:从技术突破到市场突围
发展历程:攻克“卡脖子” 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普思影医疗的发展轨迹,是苏州医疗器械企业自主创新的缩影。2019 年,倪志鹏博士主导的 “低液氦低温超导磁体研发” 项目被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企业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此后两年,研发团队攻克全密封低氦虹吸导冷、无骨架线圈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成功推出 1.5T/930mm 大温孔宽腔低液氦超导磁体系统,实现 MRI 设备全生命周期液氦需求量降低 90% 以上、终身免补液氦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低液氦超导磁体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竞品格局:打破国际垄断,凸显国产优势
长期以来,全球高端 MRI 设备市场被 GE、飞利浦、西门子(简称 “GPS 三巨头”)垄断,核心零部件超导磁体的技术话语权也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尽管 GPS 三巨头早于多年前布局低液氦技术,但普思影医疗凭借本土化研发优势,在技术性能与成本控制上实现 “弯道超车”。
PhaseXCool®三大颠覆性优势:
成本革命:液氦终身免补给,设备综合运维成本下降50%,大幅降低医院采购与维护门槛;
安全可靠:闭环系统自动故障保护,杜绝液氦泄漏风险,停机恢复时间缩短至传统设备的1/3;
轻量化设计:磁体总重减轻40%,适配基层医院装机条件,推动高端影像设备下沉。
市场前景:多领域拓展,打开增长空间
在医疗领域,普思影医疗的低液氦 MRI 磁体已与多家头部医疗设备集团达成合作,即将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在工业领域,其研发的磁拉单晶设备已获得数家企业订单,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制造;此外,技术平台还可延伸至脑科学研究(高场磁共振系统)等前沿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据 DataHorizzon 研究数据,全球低液氦 MRI 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28 亿美元增长至 2033 年的 59 亿美元,增长态势明确,普思影医疗有望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苏州医疗器械产业:集聚优势,领跑全国
普思影医疗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苏州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实力的体现。作为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苏州已形成“海外品牌扎根 + 国产品牌崛起” 的双轮驱动格局 。
一方面,GE 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巨头纷纷在苏州设立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将全球领先的技术与产能落地苏州;另一方面,以鱼跃医疗、沛嘉医疗、普思影医疗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在呼吸设备、心血管耗材、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成长为行业翘楚。
从产业规模来看,根据江苏药监公布的数据,2024年苏州市医疗器械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59.1亿元,同比增长21.3%,位居全国前列;
从创新能力来看,截至2025年7月,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产品累计达65款,已成功上市的国家三类创新产品达34款,占全国9%、江苏69%,是全国医疗器械创新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从产业链完整性来看,苏州已构建起从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到医疗服务、流通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据高端医械院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度苏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为1401家,形成 “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的产业生态。
总结:政策 + 产业 + 企业,共绘发展新蓝图
此次普思影医疗近亿元融资的落地,既是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的证明,也是苏州医疗器械产业“政策赋能、资本助力、创新驱动” 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
随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的深入实施,苏州将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优势与产业基础,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未来,以普思影医疗为代表的苏州械企,有望在政策红利与产业生态的双重加持下,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 迈进,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 “苏州力量”。
往期推荐